江梨初嬴政小说第51章节:
嘉靖四十四年,在道长颁布的宗藩条例中,对宗室俸禄进行了一系列规定。
对于郡王、将军这一级别的宗亲,他们所应得的俸禄和明孝宗朱佑樘一样,又把一部分实物折成了大明宝钞。
聪明的道长还对领取年龄进行了微操与规定,凡是宗室成员年满十五岁的时候,只能领取到全年宗室俸禄的三分之一,然后要进行为期五年的学习,一直到年满二十岁,到了弱冠之年,才可以全额领取俸禄。
综上所述,明实录、明会要和宗藩条例中的记载,无论明朝宗室人口如何增长,明宗室的俸禄总额都被牢牢控制,不再肆意增加。
如此一来,那些毫无根据的言论,所谓朱元璋的子孙不断繁衍呈指数增长,从而吃垮财政的逻辑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从这些史料记载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出明朝宗室俸禄制度并非朱元璋确定以后,后代就只能僵化执行。
相反,后代帝王始终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着灵活的宏观调控。
明朝后期和朱元璋最初设定的宗室俸禄相比,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而被削减后的宗室俸禄,明朝的王爷们可以按时领取吗?
在这里,我们就要提到明朝宗室俸禄是从哪里发放的?
在明史、明实录、皇明经世文编中明确记载,明朝宗室俸禄不由中央财政直接发放,而是由各个省、各个地方负责。
明朝财政收入分为起运和存留两个部分,起运就是要送到中央的,存留则是留在地方的。
宗室俸禄的发放一直是从地方的存留中进行开支的。
在这一制度下,明朝的王爷们,能不能领到俸禄,能领到多少,都充满了变数。
甚至有的王爷在领取俸禄时,都需要看地方官员的脸色。
我们都知道明朝中后期,地方拖欠中央财政的情况是极为普遍的。
严重到逼着张居正弄出了考成法进行改革。
张白圭为了官员有驱动力,在执行考成法时,其中一条明确规定,把能否足额收税作为官员升迁贬黜的重要标准。
地方官员们连中央的税粮都敢大量拖欠,在面对没有实权的宗室,他们又怎么会积极主动的按时按量发放俸禄呢?
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中央掌握着地方官的仕途命运,而宗室几乎毫无权力。
地方官员在发放俸禄时自然会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和现任皇帝血缘关系亲近或是新分封的亲王郡王,给他们的发放情况或或许会好一些。
地方官员们自然不敢轻易得罪,因为怕他们向皇帝告状,给自己的仕途带来麻烦。
但对于那些前几任皇帝的子孙,和一些现任皇帝疏远的旁系宗室,地方官员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
秦朝
“这地方官员也太大胆了,看来该好好加强中央的权力才是。”嬴政皱着眉头思索着什么。
汉朝
汉朝宗室露出了同病相怜的表情。
一道推恩令直接无解。
真是一把辛酸泪。
唐朝
“好歹也是宗室,怎么混的这么惨,这明朝后期财政得多烂啊!”李世民有些不可思议。
明朝
朱元璋此时此刻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的本意是想让子孙后代过上好生活,可没想到既加大了财政负担,子孙后代也没过上好日子。
本章节简介:
剧情介绍:嘉靖四十四年时道长颁布宗藩条例,对宗室俸禄做了规定,如郡王、将军的俸禄与明孝宗朱佑樘一样,部分实物折成大明宝钞,还对领取年龄进行规定,年满十五岁只能领三分之一,到二十岁才全额领取。这样使得明朝宗室俸禄总额被控制,那些说朱元璋子孙繁衍致财政吃垮的言论不成立。接着提到明朝宗室俸禄发放地,不由中央财政直接发放,而是由各省各地负责,从地方存留中开支,这导致王爷们领俸禄充满变数,甚至要看地方官员脸色,因地方拖欠中央财政普遍,张居正还弄出考成法改革,地方官员对不同宗室区别对待,亲近或新分封的会好些,疏远的则不被重视。最后提到秦朝嬴政认为要加强中央权力,汉朝宗室因推恩令同病相怜,唐朝李世民觉得明朝后期财政很烂,朱元璋对子孙现状也不知说什么好,本意让子孙过好生活,结果财政负担大且子孙也没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