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小说第91章节:
徐氏在燕王府中威望颇高,她积极安抚王府上下以及城中军民,稳定了人心,确保了后方的稳定,使朱棣能够安心在前线作战,无后顾之忧 。
如果说姚广孝是朱棣的军师智囊,那么徐氏便是朱棣的坚实后盾。
朱棣能成功拿下朱允炆,真就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命所归了属于是。
“阿珺,父皇说建立什么大明皇家学院是一个叫李太师的人提议的。”
“李太师?”徐珺应了一声,“此人未曾听过,应该不是跟随公公打天下的人吧?”
“阿珺所言极是,我打听了下这个叫李太师的人。”朱棣放下碗筷,摸着下巴,“这人很是神秘,不知来历,像是突然出现在父皇身边一样。”
“此人叫什么?”
“李明。”朱棣答。
“李明?此人被封为太师,定有其才学大能。”
“还没完。”朱棣认真道,“要只是太师也就罢了,虚职而已,但父皇还给他封了个都察院左都御史。”
“什么?!”徐珺站起身,琢磨起来,“不好……”
朱棣见徐珺面色紧张,也站了起来,“怎么了?”
“这个李明恐怕是要削藩!”
“削藩???”朱棣一听,当即摇头,“不可能,这藩王可是我爹亲手制定的,让我们镇守边疆,给大哥打天下,怎么可能又主动削藩?”
“殿下,公公对于藩王政策有说什么吗?”
“嗯……只说了藩王制度有弊端,还说要给我们更大的舞台,而不是待在这个小小的封地。”
“是了。”徐珺转过身,“殿下,这就是削藩的前兆。”
“不会吧?父皇说让我们登上更大的舞台,意思不就是要给我们更大的封地吗?”
朱棣之所以有些抗拒,是因为他不想去什么学院学习四书五经啥的,他只想带兵打仗。
要不是朱元璋保证有军事课程,朱棣肯定是不愿意学的。
“那些都是迷惑你的。”徐珺冷静分析起来,“这件事并不是公公想出来的,而是外人。”
“外人?”朱棣好像也抓住了重点。
“没错,这个外人便是李明,藩王制度是公公一手策划的,怎么可能脑子一抽又要削藩呢?”
徐珺伸出手指,认真道:
“只能是外人给公公灌输了什么藩王制度的缺陷,让公公明白了自己的藩王制度有弊端,所以才想着先把你们这些藩王召回应天府看着,逐渐削弱你们的兵权和税权。”
经过徐珺这么一解释,朱棣面色复杂,令他困惑的是,自己老爹为什么会同意这个叫李明的人削藩的呢?
“殿下,如果此次回京,恐再无回封地之日啊。”
徐珺说的真切,语气迫切,一脸的不情愿。
朱棣见状,也深知如果老爹真的要削藩,那自己的荣华富贵将不复存在了。
藩王享有高额的俸禄,衣食无忧有保障了。
藩王对地方属官的行为有自治权,且不受地方官府干涉,地位权利有保障了。
藩王拥有军事权力,特别是像朱棣这样的边疆藩王,军队甚至能有一万左右,军队力量有保障了。
藩王可以建造精美的王府,占据大量良田,拥有数不尽的美人,生活极其奢华,精神娱乐有保障了。
怪不得网上那么多人想穿越回大明前中期当藩王呢。
朱棣自然是不想放弃这些轻而易举就得来的富贵。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阿珺,那现在该如何做?回还是不回?”朱棣一下子慌了,有些手足无措。
徐珺此时也拿捏不定主意,她也不想去皇宫里待着,那里的人情世故,可比这里复杂太多了。
本章节简介:
剧情介绍:徐氏在燕王府中作用显著,稳定后方使朱棣能安心作战。朱棣和徐珺谈论起建立大明皇家学院是李太师提议,此人来历神秘,朱棣打听后得知其叫李明且被封太师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徐珺认为李明可能要削藩,指出藩王制度是朱元璋制定却又说有弊端且要给藩王更大舞台可能是削藩前兆,朱棣起初不相信但经徐珺分析觉得有道理,困惑朱元璋为何会同意削藩。徐珺说若回京恐再无回封地之日,朱棣也不想放弃藩王的富贵,面对回与不回拿不定主意。 -